快捷登录

0

因不懂政策,270万就这样打了水漂......

摘要: 本文节选自《人力资源》杂志2019年11月刊,封面人物对话51社保社会责任总监任兆龙《残疾人就业,企业与人才共赢》,有删减。Q您能跟我们讲一下目前我们国家残疾人群体是怎样一个生活状态和工作状态吗?任兆龙:据官 ...

  • 本文节选自《人力资源》杂志2019年11月刊,封面人物对话51社保社会责任总监任兆龙《残疾人就业,企业与人才共赢》,有删减。



Q

您能跟我们讲一下目前我们国家残疾人群体是怎样一个生活状态和工作状态吗?

任兆龙:据官方公布数据,截止到2018年,全国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为948.4万人,其中按比例就业81.3万人。根据持证残疾人的比例推算,就业率在50%以上。农业种养加的比例最高,占到了50%以上,这说明农村残疾人所占比重较高,但这种形式的就业质量并不高,也没有保障。


另外有一项很值得注意,那就是按比例就业的人数,这是我们国家推进残疾人就业的一项重要制度,其实也是国际通行的一种做法,这是企业缴纳就业保障金的源头。

根据《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就业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必须按在职员工总数的1.5%来安置残疾人,这是国家给用人单位尤其是企业的法律义务。


而即便是这种有保障、有质量的就业形式,也只解决了81万残疾人就业,连已就业残疾人的10%都不到,这个足以说明残疾人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Q

国家出台这些政策,目的是完善税收政策,保障残疾人的权益。那么对于企业来讲,又有哪些成本账要算呢?

任兆龙: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政策,确立按比例就业的制度,也是充分的考虑过企业的承受能力的。比如,我们国家规定的最低不少于员工总数的1.5%,规定的比例并不算高。


先算经济账,企业只要按规定去雇佣残疾人,就不用缴纳具有惩罚性质的就业保障金了。 再从企业形象上来看,对于那些没有按比例雇佣残疾人且拒绝缴纳残疾保金的企业,要在当地进行公示通告,企业在信用信息平台上面曝光,这些都会给企业造成负面的影响。

对于企业来讲,你不履行法律义务,在经济利益、运营成本、社会影响力方面都是要吃亏的,所以从算账的角度来讲,雇佣残疾人一定是最合适的。

举个例子,我们曾经服务过一家房地产企业。这家企业大概有个3000多名员工。之前他们并不了解国家针对残疾人就业安置的政策。3000名员工,按照1.5%的比例安置残疾人,他们应该安排45个残疾人,但是因为不了解政策,他们并没有安置残疾人就业。


企业的人均年工资为6万元,按照国家的残保金征收的计算公式:保障金年缴纳额=(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1.5%-上年用人单位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他们一年要缴纳约270万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如果未交纳或迟交:按日加收5‰滞纳金,当企业发现这项费款时就追悔莫及。


他们的负责人找到我们咨询这个事情,我们给到的回复就是,过去的没办法,只能交钱,这是国家的法律规定。第二年,他们与我们开展合作,雇佣了一批残疾员工,来年再审核时只交了几万元的保障金。

Q

雇佣残疾人,这不仅是金钱的问题,还有许多潜在的管理风险。您能否为我们讲一下具体都有哪些雇佣风险?

任兆龙:这个其实是很多企业普遍的心态,对于一些国企央企来说,招一个人可能不是说简简单单地签一个劳动合同,还会涉及编制、户口等许多福利的保障问题。


对于民营企业来讲,雇佣残疾人的风险可能更集中在用工和成本考量方面。综合很多企业的反馈,风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招聘风险。主动求职的残疾人很少,能满足岗位需求的残疾人更是难于上青天。还有就是目前市场上有一些不良的黑中介,他们去有意地“制造”一些虚假的残疾人信息,这一系列招聘的风险从源头上给企业雇佣残疾人增加很大的难度。


第二个风险是在岗管理风险。很多企业最大的担心是工伤,他们觉得残疾人身体上有障碍,在上下班的途中,在工作操作中,很容易发生工伤。在工伤问题上,企业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判断,某种程度上讲这就是一种歧视。另外,如何更好地融入团队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第三个风险是离职,很多企业担心残疾人在离职时要比健康员工离职时难处理。从这一点上,我认为企业还是要一碗水端平,你对待健全员工离职时是什么心态,你对待残疾员工就应该是什么心态。

Q

刚刚您也谈到了企业雇佣残疾人的一些痛点,那么同路作为残疾人就业的平台,如何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问题呢?

任兆龙:51社保从创立之初就一直坚持商业价值和社会责任共同发展,我们的奋斗使命就是让“每一份工作都有保障”。


同路作为51社保旗下专注于为残障人士提供就业服务的品牌,创新性地构建了残障人士劳动共享协作的服务模式,与多地残联合作共同建立帮扶就业培训基地,聘请专业的残疾人就业专家顾问团队,综合考虑用工企业的行业、地域等经营状况和实际需求,帮助企业开发适合残疾人个性化需求的岗位,为残疾人提供前期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咨询、就业推荐、心理辅导、社会工作等支持性就业服务,搭建起企业与残障人士之间的就业桥梁,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平等就业权利,通过劳动改善生活,获得保障,实现人生价值。

同路之所以可以做成这件事情,是因为我们依托51社保这个大平台,目前51社保服务近四万多家企业,我们会把企业的需求同残疾人的需求连接起来,开创了首个残疾人Saas服务模式。


目前针对企业在雇佣残疾人方面遇到的三大困难——招聘、在岗管理和离职,我们自主开发了残疾人一站式就业管理平台,把残疾人与企业之间互动实现了线上管理,线下我们与很多地方残联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在当地建立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


我们与当地残联一起合作,共同来动员残疾人走出家门就业。在就业基地里,我们会对每位残疾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然后再与企业的需求做一个链接,线上管理+线下服务,把企业和残疾人的需求进行分解,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的用工焦虑。

Q

聊到这里,我们又回到人力资源一个专业性的问题——人岗匹配。同路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任兆龙:首先我们会把服务过的企业根据企业信用、企业类型进行分类。企业里不是所有的岗位都需要高学历的员工胜任,我们会帮助企业分析出基础性、事务性强的岗位,比如在办公室工作中,校对、新媒体排版、文档整理等岗位是比较适合残疾人的;在餐饮行业中,面点师、洗碗工、理货等岗位是比较适合残疾人的。


第二是我们会根据残疾的类别、等级、文化程度等因素对残疾人进行分类,把他们和企业的要求对接起来,进行匹配。如果你是一家互联网企业,需要残疾人多一些,我们就会在同路的残疾人就业基地培养一些数据员,还有大批量的线上操作员。


通过一定的学习时长,我们将这部分残疾人培养成企业需要的员工,我们的工作人员也可以协助他们完成工作,后续再做出反馈。


残疾人由于疾病的原因长时间得不到家庭和社会的认可,导致他们内心十分自卑,进而变得敏感而又脆弱。带着这样一个心理进入职场,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你不可能要求职场所有的员工都要因为你身体的残缺来一味地迁就你、适应你,所以我们在改善残疾人心理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Q

如果说为企业和残疾人搭建桥梁或可负重前行,那么还有一个更困难的事情,就是如何帮助残疾人重塑正确的人生观。具体来讲,同路是如何做的呢?

任兆龙:正所谓扶贫先扶智。扶智就得搞培训,在同路的基地里,我们现在已经做了四十多期的培训。在这些培训里,我们培训了1500多人次。我们对残疾人的培训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识类培训,通识类包括自我认知、就业政策、人际沟通,还有心理辅导的内容。第二类培训是劳动技能提升的,根据残疾人的类别、文化程度、企业需求,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最美传承”项目就是我们对残疾人就业新形式的一种探索和尝试。2018年5月,51社保捐款100万元,联合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同发起“最美传承”残疾人非遗传承就业公益项目。

我们第一期项目“最美景泰蓝”,落地北京市平谷区。第二期项目“最美蜀绣”是今年7月份落户重庆,聘请刺绣大师康秀丽,分初、中、高三期培训,对20名残疾人进行蜀绣礼仪、蜀绣技法的学习。


我们调研发现,当前非遗事业需要大量人才培养的投入。非遗为残疾人提供了创业就业的空间,残疾人可以通过培训掌握非遗知识技能,在实现就业的同时传承非遗文化,甚至可以带动其他残疾人共同创业就业,成为财富创造者和文化传承者。


同路的愿景是:构建融合发展的美好世界,这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虽然现在还有很多事情我们做得还不到位,但是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一步一个脚印,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让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包容、更加美好。


更多内容详见《人力资源》杂志11月刊


《人力资源》杂志十一月刊


喜欢,就请告诉好友你“在看“

↓↓↓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