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杂志每天8:18分在这等你。 看文章前要提醒大家,如果不点“在看”或没有星标,可能就会和我们失联了!为了让大家第一时间看到优质内容,请点“在看”或者【星标】 当我们试图去解码任何一家伟大的公司时,都能从它的成功故事中读到好战略的价值与意义。 尽管这种思考方式有些事后诸葛亮的嫌疑,但这些成功故事确实像《孙子兵法》中所说的那样:“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而且,如果你继续去研究,就会发现这些好战略的核心基本相同:发现关键问题,设计出一个合理的方案,然后集中力量采取行动处理这些关键问题。 我们都会或多或少地陷入到人生的某一次低谷中。要摆脱困境不能靠被动地随波逐流,而是需要将自己从具体的细节中抽离出来,做出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一个可以帮助我们理智面对困境、集中手中有限的资源去实现理想的决策。 当然,大多数人无法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做出这样的决定,在25岁之前还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的大有人在。随着职业经历的积累,我们才有可能找到自己热爱的领域,并且能在这个领域做到出色。 但是,如果你以为只要自己闭门家中坐,把问题从头到尾考虑一遍答案就会自动跳出来,那等待你的只能是失败。 因此,个人和企业一样,也需要为自己的发展制定一个好战略。我建议,新晋职场人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准备。 认识真实的自我 已故哈佛商学院的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教授曾经在2009年身患滤泡性淋巴癌。 在病床上,克里斯坦森教授把自己的所有作品拿出来翻阅,想了解自己为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 后来他总结说:“我很清楚,一些公司运用我的研究成果,并获得了巨大收益;我知道自己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确实,当我面临疾病时,我发现那些影响对我而言微不足道,这真有趣,我由此得出结论:上帝评价我这一生过得如何的标准并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我能影响多少人的人生。” 正是出于这番思考,克里斯坦森教授出院之后,又完成了《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这一伟大的作品。 是的,克里斯坦森教授在生死之间的顿悟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只有把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真正意义搞明白,我们才能真正学会和自己握手言和,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纠结和烦恼。换言之,当我们的能量不再内耗,不再纠结于内心时,能量才会自然而然地流向外部,此生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也才会自然显现。 认识自己包括三件事情:我的使命是什么?我的价值观是什么?我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通过这三个问题的回答,我们就可以建立起职业生涯战略的基本框架。当然,这并不容易,不过你可以学习一下克里斯坦森教授的做法。 还记得柏拉图那句“哲学就是练习死亡”吧?你可以在静心的时候问问自己:“假如还没有开始追求,我知道自己将来会因此而后悔没有去实现的梦想是什么?”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但却可能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你也可以先从一些过渡性的问题问起:假设你正在参加自己的葬礼,出席葬礼的都是你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些人,有你的兄弟姐妹、朋友、同事、客户等等,你希望这些人如何评价你呢?把这些评价一一写下来,圈出你想列入自己使命宣言的关键想法、语句和词语,这样,你就做成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使命宣言清单。 我相信,这个使命宣言清单会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接下来,你还可以定期问问自己:“我是否觉得这个使命宣言清单代表了最佳的自我?当我回顾这个使命宣言的时间时,是否有了方向、目标、挑战和动力?我的工作和生活是否遵从了这个使命宣言中的理想和价值观?” 对行业的调查和分析 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之后,还要有持续思考的习惯。具体而言,就是要分析行业形势,认清竞争优势和态势,使自己的战略与时代脉搏同步。 这一步的关键是要走出去并行动起来,在真实的世界中不断地验证。为此,你也应该更深入地了解特定的职业,去问问那些已经在这个行业工作的人们,发几封电邮,问问他们的工作是怎样的,会有很多人愿意回答你。而且,这些很有可能成为你判断工作是否合适的线索。 一旦你已经决定并且准备开始工作了,最好去找一个资深的专家,也就是在这个行业里做得比较成功的人,让他来指导你。曾有很多知名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私下里向我咨询做职业讲师的情况,他们不仅询问现在这个行业的情况,还会问到这个行业的机遇、挑战以及我从业时的心路历程。我相信,他们并不是单纯只想闲聊,或者只与我一个人聊过,而是在做出最终决定之前尽可能多地让自己充分了解该行业。 这也是我建议大家需要走出去的理由——做职业规划不是坐在家中就可以想清楚的。对此我有五个建议: 第一,找到你现在的客户,问问他们为什么会选择和你合作; 第二,找到那些没有成为你客户的人,问问他们为什么选择不与你合作; 第三,参加行业聚会,去了解本行业资深专家们对行业的看法; 第四,去和你最看重的导师交流,听听他们对你人生发展的建议; 第五,参加与行业有关的非营利组织,看看最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 确定指导方针和计划 我们都想事业成功,有职业幸福感,却总是在走得太远后才意识到自己做了南辕北辙的事情,根本不可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结果。为了使自己的战略成功实施,你必须不断验证所有的假设是否成立。这意味着要有一个完整的框架帮助你做出判断。有一个工具可以帮助到你,就是“发现—驱动计划”。你需要问自己一个关键的问题:哪些假设条件需要得到验证,才能说明这个战略有效? “发现—驱动计划”就是为了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 具体的做法是,从事某项工作前,仔细地列出还有哪些事是需要别人来澄清或提供帮助的,以便能完全达到预期。 问问自己:“要成功完成这项任务,先要验证哪些假设条件是真实的?”把这些假设条件列出来,想想它们是不是可控的。通常情况下,许多要验证真实性的重要假设都与其他人有关。所以,你还要问问自己:“其他人是不是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帮助我?”同样重要的是,哪些假设条件需要被验证是真的,你才会对做出的选择感到满意?你做决策是根据外在还是内在的动因?为什么你认为这是你自己喜欢的?你有什么证据来证明吗? 经过上述思考,接下来就可以采取统一连贯的行动,这些行动始终指向整体目标的实现。我们可以用“5W1H”来建立这样的连贯性,问问自己:若要将战略转化为行动,我的阶段目标是什么?要取得哪些具体的成果以表示目标的实现?我需要谁的支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与他们建立合作? 通过以上持续的思考,你就会清楚你的职业目标了。比如,晋升为某集团公司的高级副总裁、创办自己的公司、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等等。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使命宣言清单帮助我们明确大的方向,战略目标则清晰地指向事业的终点。推荐大家给五年后的自己写封信,在信中注明你现在的职位和具体的职责,生活在哪一座城市,生活方式是怎样的,有哪些业余生活和爱好等等。 其中的关键是,为什么这项事业值得你付出五年的时光?然后你必须列出中间这五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样就会自然而然地强迫自己思考下一步必须学习的知识、获得的技能,从而让自己不断靠近战略目标。经过这样的过程,你就会拥有清晰、正确的步骤来追求战略目标的实现。 我的一个工作伙伴是建立职业生涯战略的典范,他明确地知道自己对培训工作的热爱,但却在成人以及儿童培训的世界里无法找到共鸣。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一定有些假设条件是不成立的,才会让他的职业生涯一再受阻。他必须深入地去了解自己。 通过验证,他发现自己确实很热爱培训,只不过是在寻找对自己来说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培训对象,而这个对象并非人类,而是宠物狗。目标一旦确定,接下来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战略活动,将对宠物狗的热爱和他所擅长的培训工作相结合。 此后,他去外部培训机构学习了宠物训导师的系列课程,又参加了相关的认证课程,在不同的网站注册自己的身份,和电视台开展合作等等。现在,他已经在媒体上开设了自己的栏目,并成为网站上同行点击率、好评率较高的宠物训导师。 案例中的这位朋友,其职业战略并不是来自于别人的职业生涯。事实上,任何人的职业生涯都是无法复制的,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当你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的使命和原则,并制定出属于自己的人生战略时,才会避免随波逐流的命运。这样的人生,才是属于自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