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发表于《人力资源》杂志2021年11月刊 《人力资源》杂志每天8:18分在这等你。 看文章前要提醒大家,如果不点“在看”或没有星标,可能就会和我们失联了!为了让大家第一时间看到优质内容,请点“在看”或者【星标】 闲来无事,低头刷屏,刷到一条家具企业公众号的推文。看到这类信息,我多数会直接滑走,但是这条信息的题目确实很标新立异。出自广告人的敏感,我点开它,更意外的是,我居然从头看到尾。 文笔幽默不失庄重,内容全面不失重点。看完后,有一种立即购买的冲动。高手来自民间,此言果然不虚。抱着求贤的心态,我咨询好友,想结识一下他企业的这位“才子”员工。好友却回复:不过尔尔。 事情是这样的。两年前,好友通过招聘网站遇到了这位“才子”,简历非常诱人:名牌大学毕业,有国企、民企和媒体的工作经历。可是经过背景调查后发现,这位“才子”真是命途不济。 大学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北京某国企,可就在他入职的那一年,单位取消了北京分房政策。工作三年后,和领导关系不合,又觉留京无望,便辞职去了一家媒体。工作了一段时间,又在选题策划上经常与副总编起冲突,一怒之下,又辞职进入了一家民企负责企划。 虽然开始做得不错,老板也非常爱惜人才,可是因为一篇宣传稿和老板意见不合,“才子”觉得老板水平太低,不足以共事,又是一纸辞职申请。辗转了几家企业,都未能如愿做长。恰逢爱人生子,无法工作。因为家庭经济压力,不得不去这家家具厂做生产线工人,偶尔兼职做一下企业的公众号推文。 我吃惊地听完好友对这位“才子”的介绍,不禁感慨:真是怀才不遇啊。可转念一想,要是真有才,也不会不遇吧。 怀才不遇,事出有因 人为什么会怀才不遇?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他在《滕王阁序》中慨叹:“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但是,站在HR的视角看,怀才不遇绝非“时运不齐,命途多舛”那么简单。 首先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根本原因恰恰是自身性格和能力使然。 冯唐遇到汉文帝这样的明君,还能慨叹“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吗?有一次,汉文帝和冯唐聊天时说:“如果有廉颇、李牧这样的将领,我难道还忧虑匈奴吗?”冯唐说:“我想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这是典型的有话不好好说,也就错过了继续和汉文帝交心的机会。 汉文帝还真是个有道明君,隔几天后又一次询问冯唐:“您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冯唐借机进谏,得到了汉文帝的重用。汉景帝即位后,冯唐因性格耿直被罢官。汉景帝去世后,汉武帝即位,匈奴又来侵犯边疆,汉武帝又广征贤良,有人推举冯唐,可是冯唐已经九十多岁了,他心有余而力不足,再也不能出来任职。 后来,人们就用冯唐易老来形容老来难以得志。君子直道而行,但冯唐作为员工,应该适应不同老板的风格,而不是让景帝改变风格适应他。 李广随从汉文帝出行时,文帝曾说:“可惜啊!你没遇到时机,如果让你赶上高祖讨伐匈奴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那还在话下吗?”能说文帝不看重他吗?李广难封侯,自身的硬伤才是主因。公孙昆邪曾哭着对皇帝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但总是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怕会遭遇不测。”于是皇帝把李广调到上郡做太守。 莫北之战时,卫青看到李广年纪也大了,体力和精力都不足且急于求胜,理智地拒绝了李广做先锋的请求。后来李广因为迷路未完成任务,被卫青责怪几句后就引刀自刭,死前还不忘慨叹迷路“岂非天哉”! 王勃借“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慨叹自己“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但王勃的怀才不遇“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王勃第一次怀才不遇,起因是一篇《檄英王鸡》。一次,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斗鸡,王勃写了一篇檄文,讨伐英王的斗鸡,以此为沛王助兴。唐高宗读毕则怒而叹道:“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此人应立即逐出王府。”唐高宗认为王勃是挑拨离间,钦命将他逐出长安。 王勃因《檄英王鸡》得罪了唐高宗而被放逐,路经洪州,恰逢重阳节,洪州都督阎伯屿大宴宾客,吟诗作乐。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 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推辞不写,而王勃作为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阎都督请你捧场,不是请你砸场子的。王勃这情商,以后的怀才不遇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吗?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君子怀才不遇,对天长叹;丈夫有志难酬,望月时嗟。”但对天长叹和望月时嗟解决不了问题,感到怀才不遇时,孔子的药方很有效。子曰:“君子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意思是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足以胜任职务的本领。不愁没人知道自己,应该追求能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 禾丰牧业总裁邱嘉辉曾说:“对管理者而言, ‘所以立’的根本就是有没有不问顺逆始终如一的心态; ‘所以立’的根本就是有没有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能力; ‘所以立’的根本就是有没有囊萤映雪、凿壁借光的勤奋; ‘所以立’的根本就是有没有九死未悔、永不放弃的坚持; ‘所以立’的根本就是有没有良禽择木、贤臣择主的明智选择; ‘所以立’的根本就是有没有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胸怀; ‘所以立’的根本就是有没有无私无我、心怀天下的服务情怀; ‘所以立’的根本就是有没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所以,与其慨叹怀才不遇,不如反思自己有没有胜任职务的德和才。 《论语·公冶长》记载:“子使漆雕开仕。对曰:‘ 吾斯之未能信。’子说。”意思是:孔子叫漆雕开去做官。他回答说:“我对这事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孔子为什么很高兴?因为漆雕开觉得自己尚未达到“学而优”的程度,没有充分的把握,想继续学礼,晚点去做官。 孔子满意的是漆雕开这种谦谨的态度,认为他有沉着好学的品行,知道尚须进德修业,而不急着做官,没有沾染上当时社会中流行的急功近利的作风。比起能否当官,漆雕开想得更多的是自己是否拥有与职务相匹配的德和才。 人得其位、位得其人,人的才德与职务相匹配,才能相得益彰,否则就会如《周易·系辞下》中说的那样:“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意思是:一个人德行浅薄却占据高位,智慧有限却要自作聪明地谋划大事,能力有限却要不自量力地承担重任,这三种情况很少有不达到灾祸的。 招聘到德不配位的员工是HR的失职,企业受损失,员工也无法在岗位上长久。纸上谈兵的赵括,言过其实的马谡,都为自己的德不配位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样的人也会给自己的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患所以立”并不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而是“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即君子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能,不到处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这句话也提醒我们,“现上轿现扎耳朵眼儿”来不及,在默默无闻的时候要加强自身修养,等到时机来时,就要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跨过怀才不遇这道坎总共分两步:藏器于身和待时而动。 首先,藏器于身是待时而动的前提。 赵括和马谡如果不被重用,大概率会抱怨怀才不遇。他二人都饱读兵书,以为自己已经是藏器于身了,是对自己认识的偏差。不幸的是,赵王和诸葛亮都不是称职的HR,赵括和马谡都是“不怀才而遇”,至少是“才不全而遇”,悲剧也就不可避免了。正确的打开方式是,赵王和诸葛亮看透赵括和马谡的硬伤,宁可背负“遇贤不识”的骂名。最好的结果是赵括和马谡“患所以立”,从而德与位相匹配,实现职场逆袭。 其次,待时而动不是被动地等待,人生有的时候也需要一点技巧。 躬耕陇亩是孔明待时而动的方式:主动的待时而动不仅表现为广交各界名士,提升知名度和结交人脉圈,更表现为未登政治舞台前,就以《隆中对》的方式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 曲中取鱼是姜太公待时而动的方式:一个叫武吉的樵夫,看到姜子牙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嘲讽道:“像你这样钓鱼,别说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姜尚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鱼不是大丈夫所为,我宁愿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鱼钩不是为了钓鱼,而是要钓王与侯。”经过一番作秀,姜子牙果然钓出了一条“王侯大鱼”——周文王姬昌。 佛家称我们所居住的世界为娑婆世界。娑婆汉译“堪忍”,因此世界的众生,堪能忍受十恶(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绮语、恶口、两舌、贪欲、嗔恚、愚痴)及诸烦恼而不肯出离,故名“堪忍世界”。世界是将打将可以忍耐的世界,职场也就不可能十全十美。跨过怀才不遇这道坎,一方面是心里知道:娑婆职场是最坏的职场,要看得惯一切不完美,知道“听天命”;跨过怀才不遇这道坎,更是在行动上证明,娑婆职场是最好的职场,哪怕“明知不可而为之”,也要“尽人事”。 “学道须加力索,得道一任天机。”哪有什么怀才不遇? |